一.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
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,大学生面临的学习、生活、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,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,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,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,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。因此,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,了解其心理健康状态,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、消除心理阴影、预防心理疾病,应该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。

二.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
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: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,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,也就是说,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,心理都不会失调,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,这种安定、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。
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,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、紧张不安、心理矛盾冲突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。
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: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、退学、死亡的主要原因;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;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,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;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。
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∶
(一)生活适应问题

每次生活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。一般而言,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,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。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、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,由于生活环境、学习内容以及人际关系的种种改变,会面临一段心理适应期。
(二)人际交往问题

大学人际关系的困惑、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 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,不同的生活习惯、性格、个人爱好等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。同时,现在的大学生常常存在社恐、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,在交往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,造成了大学生既渴望社交又害怕社交的心理困惑。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自私、敏感、烦躁的特点;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,在同学中不被理解,遭遇排斥;其中有部分学生独来独往、我行我素,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、粗暴、惯怒、压抑等心理倾向。
(三)学业问题

学业问题仍然是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。大学课程多、难度大、要求高,与中学相比,大学的学习环境与方法差别大、学习压力和竞争加重。而大学生大多具有自信、好强的心理特点,同时由于肩负父母过高的期望,一些学生担心被同学超过,精神压力大、长期睡眠不足,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、学习效率低、各种紧张症状随之产生。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、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,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、焦虑和困惑。
(四)感情问题

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,思想感情较为活跃,对恋爱关系的渴求尤为强烈,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,常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,造成学习成绩下降,陷入感情而不能自拔,甚至产生抑郁等心理危机;另外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,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,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。
(五)就业压力

在现代社会中,就业形势严峻,就业市场竞争激烈,个人就业已成为对学生心理产生最大压力的因素。冷门专业的学生担心毕业能否找到工作;分配形式较好专业的学生又会为选择留在大中城市,还是回到家乡而苦恼。同时,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调整时期,下岗分流、转变就业观念、就业难等问题也同样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压力。在过多的任务压力下,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忧虑、焦虑、自卑、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。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,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,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。